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孙宇):阿根廷总统大选22日尘埃落定。选前就有着很高夺标呼声的右翼反对党“变革联盟”候选人毛里西奥·马克里不负众望以51.4%的得票率,击败了执政党对手达尼尔·肖利,成为阿根廷历史上首次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的获胜者,也是自1983年阿根廷恢复民主政治以来首位非正义党总统。而人们更期待这位历史记录创造者能开启阿根廷变革时代。
“基什内尔时代”并未终结 当选不易“坐稳江山”更难
2003年5月,阿根廷传统政党正义党领导的政治联盟“胜利阵线”候选人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就任总统,开启了“基什内尔时代”。2007年和2011年,基什内尔的妻子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两次当选总统,让这一时代延续到了12年之久。
基什内尔上台伊始,阿根廷刚刚经历了2001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跌到谷底,百废待兴,加之当时的国际粮食危机和大宗农产品价格飙升,基什内尔采取的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政策,让这个农业大国的经济逐步复苏。但到2009年前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影响阿根廷。2010年10月,阿根廷政坛的“幕后推手”基什内尔突发心脏病去世,其推行的经济政策后续乏力也显现出来,但克里斯蒂娜政府仍保守执行既定政策,未能根据时事变化及时调整,导致本币比索大幅贬值,物价高涨,通货膨胀加剧。同时为赢得民众支持又无节制提高社会福利,使财政赤字扩大。另外,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下滑,阿根廷收入减少,为弥补财政缺口和增加外汇储备应对外债问题,克里斯蒂娜政府又增收农业出口税、加强进口限制和外汇管制。这一连串施政偏差,让阿根廷经济陷入严重倒退,其经济的国际信用等级一降再降,欧美外资企业纷纷逃离,国内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加剧,克里斯蒂娜第二任期的作为备受国民诟病。阿根廷民间希望全面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号召“全民一起改变”的“变革联盟”以马克里在2005年创建的“共和国方案党”为主导。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这个反对派政党不断壮大,在地方政府和议会选举中接连获胜,并最终在总统选举中击败连续执政20多年的传统政党正义党,实属不易,也充分说明其顺应了广大民意。
马克里当选,克里斯蒂娜即将与阿根廷总统府“玫瑰宫”挥手告别,但要说“基什内尔时代”真正结束为时尚早。
今年10月27日,阿根廷举行了国会选举。“胜利阵线”为主导的党派联盟在参议院赢得72个席位中的41席,在众议院257个席位中获得114席。“变革联盟”及其友党在两院分别赢得25席和86席。根据阿根廷宪法,政府决议在议会通过所需的参议院法定简单多数为37票,在众议院的简单多数为129票。
总统选举中失败的“胜利阵线”在国会占尽优势,对未来马克里政府施政将造成严重掣肘。而克里斯蒂娜在卸任总统后,将以“基什内尔派”领导人的身份继续执掌“胜利阵线”,其在“后基什内尔时代”影响力仍将持续。
另一方面,从此次总统选举的得票率来看,在阿根廷23个省和1个首都自治市中,马克里仅赢得了首都和8个经济发达省份的选票。其竞选对手肖利虽然失败,但却赢得了其余15个省的支持票。此外,第二轮投票中马克里的得票率仅领先肖利3个百分点。阿根廷媒体以“险胜”形容马克里的胜出。一个最主要原因是马克里在竞选中明确提出将大幅度削减政府对公共服务业的补贴以缓解财政压力和抑制通货膨胀,也就是说电费、水费、煤气费、公交票价等都将大幅涨价,退休金补贴将相应缩水。这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和中下层民众的普遍反对。
除了来自议会的压力和不占优势的地方支持,从阿根廷历史来看,大选失败一方通常都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在选举尘埃落定后,总会拉拢反对当选总统的民众,制造社会动荡,给新政府来个“下马威”或直接拉下台。为此,23日在当选的第二天,马克里宣布,在其12月10日就任后首先将实行全国治安紧急状态,强化各地警察联动,预防可能出现的社会骚乱。
“动不施麻药的大手术”考验马克里的胆识与能力
马克里要坐稳来之不易的“江山”另一个要务是必须扭转阿根廷的经济乱局。
马克里一个主要竞选口号是“重振经济”,承诺将采取措施保持汇率稳定、削减政府开支、控制通货膨胀、放宽外汇管控、取消农产品出口税、提高收入所得税征收门槛、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就业、积极吸引投资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幅度改革措施。
阿根廷有“世界粮仓肉库”的美称,是全球主要农业大国。上世纪初期,由于大批欧洲移民的融入,阿根廷经济欣欣向荣,一度成为世界第五大产品出口国和全球第七大经济强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持中立的阿根廷,本土未受到战火影响,而且还向参战国扩大农产品出口,赚得丰厚利润。随后,阿根廷经历军政府独裁,政治斗争导致内耗严重,并深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席卷拉美的债务危机影响。1989年,梅内姆政府上台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全面私有化,重振了阿根廷经济。但不加干预的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扼杀了阿根廷倚重的进出口贸易,经济停滞,大批资本逃离,无新投资进入,爆发了2001年的大规模经济危机。而基什内尔当选总统后采取增强宏观管理经济政策,但未触及转变经济结构,让阿根廷经济仍未摆脱起伏波动轮回的怪圈。
初级产品出口是阿根廷的经济命脉。阿根廷人的传统观念就是出卖农产品赚钱容易,获利丰厚,再用赚来的钱买进口商品。这让阿根廷形成经济结构单一,产能规模依赖农牧业出口的创汇、工业发展缓慢,生产效率低,工业体系只停留在初级加工和装备阶段,国际竞争力差,机械设备和中间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没有强劲的工业优势融入全球产业链,难以依靠高附加值产品获取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从上世纪末以来,阿根廷经历了9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不改变经济结构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阿根廷的经济问题。而马克里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很明显触及到经济结构。但这些改革阻力将会相当巨大。阿根廷现有的经济结构已经积重难返,并由此形成了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其中也不乏马克里团队中的重量级人物。同时,改革还将触动普通百姓和具有相当实力的工会组织的利益。多方的反对和抵制将不难想象,也将不可避免地给阿根廷带来“剧痛”。有媒体称,马克里将以“休克疗法”重振阿根廷经济。但不如用“动不施麻药的大手术”来形容更为贴切,而能否完成这伤筋动骨的手术考验着马克里及其团队的胆识与能力。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马克里上台伊始面临的首要挑战将是找到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改革计划的启动资金。这一资金缺口预计将超过450亿美元。但阿根廷的外汇储备严重紧缺,仅有260亿美元。央行可供政府支配的外汇储备不超过5亿美元。
国际舞台上跳出“探戈新舞步”
“外债违约”成为阿根廷的不太光彩的国际标签。马克里如何妥善处理对外关系,从而解决外债问题备受世界关注。
截至2015年8月,阿根廷累计外债额接近13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约30%。阿根廷一直都在努力偿还着国际债务。今年以来阿根廷偿还外债本息162亿美元。所谓的“外债违约”是指阿根廷和美国“秃鹫基金”之间的债务纠纷。
阿根廷2001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当时的政府停止偿还高达1020亿美元的外债。为解决主权债务,2005年和2010年,阿政府两次与近93%的债权人达成协议,进行了债务重组,把原债券减值65%到75%,转换为新债券。但仍有约7%的债权人不接受重组方案。这些人或财团就是阿根廷人所说的“钉子户”,也是所谓的“秃鹫基金”。这些“钉子户”包括3家美国公司和13家阿根廷财团以及数百位私人投资者。
阿根廷2001年以前发行的债券都是在纽约完成交易,因此根据国际证券市场规则,纽约地方法院有权根据美国法律,处理和裁决就这些债券所发生的法律问题。2014年8月,“钉子户”们把阿根廷政府告上了曼哈顿联邦法院,要求阿政府偿还到期的13.3亿美元债务和利息。但后者拒绝支付,发生了2001年以来阿根廷第二次“债务违约”。
阿根廷选择性债务违约的原因是,根据债务重组过程中达成的《享受同等利益的同权协议》,参与债务重组的债权人有权同等享受阿政府向未参与重组债权人提出的优惠偿还条件。这意味着如果阿根廷偿还了“钉子户”的债务,其他债权人就有权要求阿方偿还所有债务,这一数字累计将超过2000亿美元。显然阿根廷政府只能选择违约。
为尽快解决外债问题,马克里在当选后第二天召开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在就职前就派遣经济专家前往纽约,与“秃鹫基金”进行谈判。对此,“秃鹫基金”予以积极的回应,表示希望尽快与阿根廷新政府达成彻底解决债务纠纷的最终协议。
此外,马克里在阐述自己未来外交政策时还强调,将努力修补与美国和欧盟的外交关系,恢复与欧美的传统友好和经贸关系,以加速外债问题的妥善解决。对此,美国国务卿克里回应称希望与阿新一届政府进行紧密合作。美国务院也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与阿根廷新政府的对话与合作”。
马克里倡导多元化的外交策略,主张阿根廷不应拘泥于与少数国家过度发展关系,而应注重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尤其应进一步发展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增强与南方共同市场、欧盟和太平洋联盟国家等区域组织的合作,从而重塑阿根廷在国际舞台的形象。
在23日的发布会上,马克里强调巴西是阿根廷最主要的经济伙伴,并宣布其就任总统后的首次出访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巴西。
关于对华关系,马克里表示将继续保持与中国的友好经贸合作关系,推进双方融资和货币互换协议的实施,并将在近期访华。
此外,马克里谴责委内瑞拉的马杜罗政府对国内反对派镇压政策,宣称将在下个月巴拉圭举行的南方共同市场首脑峰会上提请讨论委内瑞拉民主问题。他还明确表示阿根廷应该淡出由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国组成的拉美国家“反美阵营”。
马克里的外交策略与此前克里斯蒂娜的外交政策大相径庭,开始在国际舞台上跳起了“探戈新舞步”。目前,中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智利、乌拉圭、玻利维亚、巴拉圭等十余个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已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向马克里当选阿根廷新一任总统表示祝贺。
经济和社会积弊让阿根廷新政府的变革行动举步维艰。而马克里的当选还是向外界发出了一个积极信号,提振了投资者和国际社会对未来阿根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心。各方都期待着阿根廷能发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完)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