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中国

经济开局整体向好 时隔两年首次降准释放信号

2018年开局,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企稳态势,一季度实际GDP增长6.8%,比2017年同期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与2017年下半年持平,连续9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同时,由于GDP平减指数保持在3.2%的高位,一季度名义GDP增速为10.2%,连续5个季度运行在10%以上。

一季度实际GDP增速和名义GDP增速的平稳回落说明,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没有结束。中国宏观经济的企稳标志着短期周期性下滑力量出现了一定的企稳,市场秩序的恢复、金融风险的缓解、恐慌情绪的逆转以及市场预期的稳定使内外需快速下滑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工业化红利以及全球化红利等趋势性力量持续下滑态势并没有改变。

中国经济增速的转换依然会在趋势性力量的作用下持续一段时间。特别是新旧动能转换没有结束。新动能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推动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必须清楚认识到新动能在总体增长源泉的比重依然偏低,难以在短期内替代传统动能。更为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新动能是政府产业政策扶持的产物,新产业、新技术和新模式自我独立发展的能力依然较为弱小,新旧动能转换在各类扶持政策退出过程中将面临持续的冲击。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期没有结束,但经济增速将从“快速下滑的低迷期”转向“稳中趋缓的调整期”,增速换挡的力量将从“趋势性力量”与“周期性力量”的叠加转向“政策性退出”与“趋势性力量”的叠加。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连续9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GDP平减指数保持高位,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核心力量开始由短期周期性力量与中长期趋势性力量的叠加转向中期的趋势性力量,中期趋势性回落的幅度和节奏将随着新发展理念和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落实而不断递减,中期改革红利和人力资源红利的构建决定了市场周期性复苏力量以及宏观经济政策退出的步调和幅度,未来经济增速的换挡幅度和频率将显著低于前5年。

2018年开局总体向好,但是隐忧显现,短期宏观经济走势面临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工业虽然摆脱萧条,但近期出现警示信号。一季度,制造业增速呈现持续下行的趋势;3月份,工业部门及其三大门类均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1-2月份,工业企业盈利改善幅度缩小,亏损面由缩小转为扩大。

二是投资总体企稳,但是低水平分化局面尚未扭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5%,比1-2月份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尚未企稳。剔除价格后,实际投资增长不足1%,显示投资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分化,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为10.0%,但是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至2.0%,制造业投资增长回落至3.8%,使得未来的复苏力度及可持续性都有待观察。

三是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正转负。一季度,中国贸易形势延续了2017年总体改善的基本走势,进出口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但是,由于进口改善幅度高于出口,一季度贸易顺差收窄至484亿美元,较2017年一季度下降了约20%。一季度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17年的正向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转为负向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对短期经济走势的影响较大。

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对宏观调控政策有宽松的需求。但在“结构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广义财政政策或与货币政策形成“双紧”局面,给中国宏观经济短期走势带来下行压力。结构性去杠杆要求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这不仅意味着去杠杆已经从金融领域转向实体领域,更意味着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广义财政政策调节功能将受到极大程度的掣肘,难以针对短期经济形势发力。2018年一季度基建投资的全面下滑,或许就是一个脚注。

与此同时,2018年一季度,货币金融环境延续了2017年“紧平衡”的基本走势,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出现“双回落”。3月份,M2增速降至8.2%,比2017年同期大幅下降1.9个百分点,M1增速为7.1%,回落幅度更大;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降至10.5%,比2017年同期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相比2017年年内M2增速下降与社会融资规模小幅回升的组合效应,2018年M2与社会融资规模的“双回落”局势,可能会对中国宏观经济短期运行产生非常明显的紧缩效应。

在货币融资“紧平衡”背景下,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中枢上移至高位,贷款条件明显收紧。2017年,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从年初的5.3%快速上升到年末的5.7%,资金成本上升了8%;其中,票据融资的贷款平均利率从年初的3.9%快速上升到年末的5.2%,资金成本上升了33%。与利率中枢上移的变化趋势一致,金融机构贷款条件也在不断收紧。2017年,金融机构对基准利率上浮的贷款比例从年初的52.7%上升到年末的64.4%,对基准利率下浮的贷款比例则从年初的28.2%快速下降到年末的14.3%。

央行4月17日宣布的“降准”操作,释放了积极信号,表明其已经开始做出反应,力图减轻金融约束对短期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下行压力。央行宣布,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用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这次“降准”覆盖了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可释放约1.4万亿元流动性,其中约9000亿元用于偿还2季度到期的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这对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对冲资管新规对流动性的冲击、以及稳定市场信心,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刘晓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19

___________

2018/04

经济开局整体向好 时隔两年首次降准释放信号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期没有结束,但经济增速将从“快速下滑的低迷期”转向“稳中趋缓的调整期”,增速换挡的力量将从“趋势性力量”与“周期性力量”的叠加转向“政策性退出”与“趋势...

[ 微信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码查看分享内容 ]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751000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