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华人网黄东/7月14日天津讯)14日下午,阿根廷华人网同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一道,来到了位于河西区洞庭路32号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及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
对于外乡游客来说,“没有品尝过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就好似枉来一趟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天津少有的既为“中华老字号”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食品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天津旅游特色食品名片。
在现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参观了具有历史文化古韵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了解了这个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及其品牌文化。
随后,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还参观了十八街麻花的部分生产过程。只见在工人们熟练的操作下,经过多道工序,一件件成品最终被放进了精美包装盒中。
据公司介绍称,十八街麻花的制作具有选料精细、工艺考究的传统特点,出色地运用面肥发面、熬糖提浆、热油烫酥、糖粒拌馅等传统工艺技能,选用面粉、植物油和白糖等上等主料,又加了桂花、芝麻仁、青红丝、闽姜、花生仁等十几种小料,经过20多道关键工序精制而成。经人工拧花搓制,形美、色艳,不同规格、大小各异的麻花就诞生了,炸制出来的麻花香甜酥脆、久放不绵,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深受顾客欢迎。
随后,代表们品尝了桂发祥品牌下的部分产品,纷纷赞不绝口,表示名不虚传。
桂发祥品牌经理徐燕青女士对本网记者表示,麻花制作中最精髓的部分就是获得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搓制环节,该环节确保了麻花的酥脆程度和较好的口感。为适应现代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公司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不断地创新和精进,但其最精粹也是最传统的口味和口感永远不会变。
据其介绍,桂发祥从一个前店后厂、经营单一麻花产品的小企业发展到今天,就是在不断的创新。国家在近年来明确支持老字号传承和创新传统技艺,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桂发祥紧紧围绕“保护老字号资源、提升老字号品牌、传承老字号经典、弘扬老字号文化”的宗旨,做好老字号品牌向现代品牌的转型,提升老字号的品牌价值,满足市场的多样性需求,把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发扬光大,也为推动各地的特色食品文化发展及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桂发祥故事:
据说清朝末年,在天津卫海河西侧,繁华喧闹的小白楼南端,有一条名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个叫刘老八的人一个这个巷子里开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铺,字号唤作“桂发祥”。这个人很聪明又能干,炸麻花可以说有一手绝活。他炸的麻花真材实料,选用精白面粉,上等清油。每天做的麻花香味能传遍整条巷街,人们闻到香味纷纷蜂拥到他的铺子购买,因此他的铺子总是顾客盈门。
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开了店面。开始还算是宾客满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越来越觉得麻花有点乏而生腻,渐渐的生意就不如以往了。老人家不甘心。后来店里有个少掌柜的,一次出去游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饿,就要点心吃,可巧点心没有了,只剩下一些点心渣。又没有别的什么吃的,那少掌柜的灵机一动,让人把点心渣与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锅炸。结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样,除了酥脆不艮和香气扑鼻,味道可口。
按照这个方法,刘老八是尽心研究,在麻花的白条和麻条之间夹进了什锦酥馅。至于配料,更是苦思冥想,颇费了一番脑筋,桂花、闽姜、核桃仁、花生、芝麻......还有青红丝和冰糖。为了使自己的麻花与众不同,增强口感味道,把放置时间延长,取材也是愈来愈精细,如用杭州西湖桂花加工而成的精品咸桂花、精制小麦粉等等,制作成不仅存放良久不艮,而且香气四溢,味道香脆可口,满口生津。
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的精心研究,刘老八终于创造了金黄油亮、香甜味美、久放不绵的什锦夹馅大麻花,从此“桂发祥”麻花著称于市,广受欢迎,成为天津卫赫赫有名的食品“三绝”之首。而桂发祥的十八街麻花也就因此创立了百年字号,成为天津百姓的最爱食品。如今的“桂发祥”的招牌是由书法名家赵半知所题写。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