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于当地时间3月14日在英国去世。实际上,这位顶尖科学家与中国也颇有缘分。
2017年11月,在腾讯WE大会上,霍金进行了远程视频演讲,展示了他为太空探索带来的杰出贡献与最新成果。这也是霍金在中国的最后一次演讲。在这之前,他还曾三次来到中国,并两次登上长城。
每次来华,他都会在中国掀起一股“霍金热”。2016年4月12日,霍金在中国开通微博,两天内他的微博粉丝已突破三百万。
而在2016年6月5日,霍金在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前一天发文祝福中国考生。霍金通过自己的新浪官方微博上用中文和英文发布祝福说:“你们中的许多人即将参加2016高考,我在这里祝愿你们,新一代的科学人才,金榜题名。这是你们勤学不辍的顶峰,也标志着你们美好未来的开始”。
这条微博还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父母一直很重视教育。我很庆幸这一路来学习给我带来得无数的机会。无论你励志成为一名医生、老师、科学家、音乐人、工程师或是作家——请勇往直前地追逐你的梦想。你们是下一代的大思想家和意见领袖;未来将因你们而生”。
现在,霍金的微博最后一条定格在了2017年11月24日。他在这条微博上说,“我很高兴就@TFBOYS-王俊凯 提出得优秀的问题做出一个视频回应。他的提问让我看到了中国千禧一代的年轻人对未来的思考和好奇心。我希望,当你们追求科学以及其他创意时,如此的好奇心和自信可以延续下去。”
第一次访华1985年
发言先翻成英语再译成中文,首次登长城
1985年4月28日,当年43岁的霍金第一次来到中国,首站是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霍金做了两次演讲,一次关于黑洞形成的理论,一次关于“时间为什么总是向前”。
当年,曾在中国科技大学读大三的朱力远于2002年在媒体撰文,回忆了霍金那次访华的细节。文章称,当时,中科大的同学们都有些不敢相信,像霍金这么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怎么说来就来了呢?霍金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水上讲演厅,这个原本可以容纳300多人的演讲厅,最终被挤得满满的,“后来者只好顺着过道往下站,最后连讲台的两侧甚至门口也站了不少人。”文章称。
“当时,整个校园都沸腾了!”据《解放日报》2002年的报道,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一位姓汪的老师回忆道,“能亲耳聆听这位传奇大师的讲演,成了那几届科大学生的人生幸事。”
离开合肥后,霍金还前往北京,并在北京师范大学作了演讲。之后,霍金还首次登顶长城,体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解放日报》报道,那次来中国之前,霍金曾自嘲,自己含混不清的发音,需要两道翻译。最后的确如他所言,讲演中他的发言先翻成英语,再译为中文。
第二次访华 2002年
再登长城一波三折, 登城缆车特意改造
2002年8月,霍而再次来到中国,但已无法用自己的声音阐述宇宙的奥秘,曾因肺炎而动了穿气管手术的他,当时只能依靠轮椅上的语言合成器与人交流。
霍金这次来华是参加一个名为“弦理论”的会议,会议的前半程于8月12日至15日在杭州举行。其中,8月15日,霍金还在杭州进行了一场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的公众演讲。当天,3000学子在浙江大学跟随这位“在头脑中思索黑洞”的科学巨人一起感受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分享《果壳中的宇宙》里描述的“膜的新奇世界”。
据新华网报道,尽管霍金的演讲主题是围绕他的学术观点展开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很好的理解,尽管这场艰难的报告一直持续到了下午近1点,但3000多人的会场直到演讲结束之时仍然座无虚席,人们用长达5分钟的热烈掌声来感谢霍金为推广科学的普及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结束杭州的活动后,霍金随后来到北京停留了约一周时间,并再次向公众阐述了他的关于天体演化的《膜理论》。
在北京期间,霍金时隔17年之后再次登上长城。据《京华时报》当时的报道,2002年8月21日,八达岭管理处为霍金登长城特意改装了登城缆车,在到达山顶后,霍金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自己面对长城独处了许久,在工作人员的不断劝说下才不情愿地离开。
《北京晨报》报道称,霍金这次登长城的经历也是一波三折。按最初的安排,准备派人把坐在轮椅上的霍金抬上长城,但由于长城陡峭,霍金夫人认为这样不太安全,这种方案因此被否决,霍金坐在轮椅上,恋恋不舍准备离去。就在汽车发动准备离去时,霍金执意要登城,最后,霍金带上轮椅,被固定在缆车上,如愿登上八达岭北八楼。
第三次访华 2006年
吃北京烤鸭游天坛,讲解宇宙起源
霍金第三次来中国,是2006年6月。霍金先于6月12日起在中国香港进行了为期6日的访问,其间,他在香港科技大学主持一场以“宇宙的起源”为题的公开讲座。
随后,霍金前往北京参加了当年的国际弦理论大会,并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
由于霍金的身体原因,他在中国的身体状况及衣食住行受到了特别关心,喜欢吃鸭肉的霍金还品尝了北京烤鸭。据《京华时报》报道,霍金这次访华还来到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园林天坛,并在皇帝祭天的圜丘上环绕一周,默默感受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
6月19日,霍金在人民大会堂的报告依旧享受到了明星级的待遇。“你们听得见吗?”霍金以他招牌式的问候开始了45分钟的演讲。现场观众听到的是霍金教授利用电脑控制的语音合成器发出的具有金属质感的声音。
霍金在演讲中称,他想像中的宇宙起源有点像沸腾水中的“泡泡”。他说:“宇宙的开端,可能出现了许多‘小泡泡’,然后消失。‘泡泡’膨胀的同时,会伴随着微观尺度的坍缩。一些坍缩的‘泡泡’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成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但一些‘小泡泡’膨胀到一定尺度,就可以安全地逃离坍缩,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