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对泛娱乐化、影视业高片酬、阴阳合同和偷逃税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2019年6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
不搞“四唯”
重视市场机制与市场需求
“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它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雒树刚说。
报告显示,宣传文化部门通过市场准入、资格认定、加强监管等方式,引导和推动文化企业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重视市场机制、市场需求,但不搞唯票房、唯发行量、唯收视率、唯流量。
报告显示,中央和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金额超过600亿元。2013年至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75亿元,支持项目超过4000个。
他提到,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全国20多个省(区、市)设立由省级财政出资或宣传文化单位发起、市场化运营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引导基金。
此外,宣传文化部门还推动出台了电影、电视剧、戏曲、出版、动漫等方面的专项配套政策。
现存问题
“小”和“散”局面未彻底改观
“我国文化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规模总量还是质量效益,无论是对内满足人民需求还是对外扩大文化影响力,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雒树刚提到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他说,目前文化产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适应,低端供给过剩与中高端供给不足并存,文化产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还比较少,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抑制了文化消费。
“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难度较大,有的企业甚至一味迎合市场、制造文化垃圾,亟须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为高质量文化供给主体提供坚定支持,不断优化供给结构。”
报告显示,与美国、韩国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影响存在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西部省(区、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国文化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还较为薄弱,正处于从政策推动到市场驱动的动力转换过程之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雒树刚说,我国文化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绝大多数是从业人员5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人工作室、个体工商户,“小”和“散”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观。
“与一般行业相比,文化企业在追求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要求更高、担子更重。文化企业大多是轻资产企业,高度依赖创新创意,普遍面临盈利模式不稳定、生命周期短、可持续发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
专项整治
针对高片酬、阴阳合同等问题
雒树刚提到,建立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扫黄打非”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逐步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领域市场执法队伍整合。对泛娱乐化、影视业高片酬、阴阳合同和偷逃税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管理和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推动互联网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推动网络空间日渐清朗。
雒树刚说,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侵权查处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人员5485万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323万余家次,受理核查举报11.4万余件,有力改善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规范市场
改组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雒树刚说,将加快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文化典籍整理出版和数字化,规划建设若干国家文化公园,加强珍贵遗产资源保护,传承振兴民族民间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让人们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感知传承传统、留住乡韵乡愁。”
宣传文化等部门将着力推动产业关联度高、业务相近的国有文化企业联合重组,组建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文化产业投资平台,推动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对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巩固并发展国有文化企业的内容生产优势和传播主渠道优势,发挥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创新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做强做优做大骨干文化企业,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和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推动形成不同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大中小微文化企业相互促进的文化产业格局。
构建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也是重点。
报告显示,下一步将努力消除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培育和发展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传输便捷、互联互通、城乡贯通、安全可控的文化传播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人才、产权、技术、信息等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提升文化市场技术监管水平,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纠正扰乱市场行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建立文化市场诚信体系,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拓展国际市场。
报告显示,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将根据不同阶段和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结合财力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组建或改组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并购重组,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创新发展。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未来发展
正完善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
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开展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形成了各方基本认可、比较成熟的草案。
草案聚焦“促进什么”“怎么促进”两个核心问题,围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确定在创作生产、文化企业、文化市场3个环节发力,在人才、科技、金融财税等方面予以扶持保障,努力解决前面提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我们正在全力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争取尽快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草案已经基本成熟,计划于今年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雒树刚说。
他提到,将抓好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法律的实施,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的立改废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法治环境。
产业数据
去年电影产量超过1000部
报告显示,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和数量大幅提升。
2015年至2017年,舞台艺术创作共推出原创首演剧目4499部,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从210.8万场增加到293.6万场。2012年至2018年,图书出版从41.4万种增至51.9万种,期刊出版总品种数由9867种增长到10139种,故事影片创作生产平均每年超过700部。
2018年电影产量超过1000部,票房达609亿元,制作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共323部13726集、电视动画片共241部8.6万分钟。
报告提到,我国已成为世界图书出版、电视剧制播、电影银幕数第一大国,电影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文化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供给能力迅速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国文化企业共309.28万户,占全部企业数量的8.9%;2018年,全国新登记文化企业52.21万户,同比增长6.9%。
“文化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迈进。”雒树刚提到。
201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3%,比上年增长12.8%(按现价计算);增加值过千亿元的省(区、市)已有13个,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超过3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的省市有4个,分别是北京(9.64%)、上海(6.79%)、浙江(6.19%)和广东(5.37%)。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一支重要力量。
报告提到,2018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达1370.1亿美元,同比增长8.3%。2012年至2017年,全国版权输出从9365项增长到13816项,增长47.5%,版权输出与引进的比例从1:1.9提高到1:1.3。2018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销售9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