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4日电 据1688澳洲新闻网编译报道,近年来澳大利亚警方、中国有关部门和澳大利亚华人社区多次对“虚拟绑架”骗局发出警告,但仍不断有中国留学生上当受骗。
据报道,日前,悉尼一名中国高中女留学生沦为这种骗局的受害者,在她的家人向“绑匪”支付了20多万澳元的赎金后,新州警方找到了她。而这只是新州警方今年接报的9起虚拟绑架案件之一。
哪些人是目标?如何实施骗局的?
骗子通常瞄准的是初来乍到的中国留学生,或者那些不太与他人来往的澳大利亚华人社区成员。澳大利亚紧急援助协会(AEAAI)副主席蔡女士(音译,Skye Cai)在过去两年中曾帮助过少数受害者的海外家庭,帮助他们在澳大利亚报案,并提供翻译支持。蔡女士表示,受害者的年龄从17岁到50岁不等,但受骗的通常是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
她说,根据她个人处理此类案件的经验,虚拟绑架骗局通常有四个步骤,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来实施。
首先,受害者会接到一通冒充权威人士的自动电话或真人电话,比如假装成政府、中国大使馆、澳大利亚税务局官员或者警察,甚至是快递公司或者新冠病毒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只要受害者参与了通话,骗子就会通过电话或钓鱼网站上的表格,诱使他们提供自己的私人信息,包括全名、出生日期和住址。骗子还会鼓励受害者通过网络社交应用等继续沟通。
接着,骗子会指控受害者有犯罪行为,并威胁利用他们的个人信息来实施法律惩处。这可能涉及驱逐出境、取消签证、采取法律行动或逮捕,除非他们或其家人支付赎金。
第三步是取得受害者的信任,并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成为一项金融调查的目标,如果不支付赎金,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在中国的家人。
最后,骗子会说,他们需要受害者提供一笔“保证金”来解决问题。如果受害者手头没有这么多钱,他们会建议受害者假装自己遭人绑架,操纵父母付钱。骗子还会胁迫受害者拍下自己被绳索捆绑和蒙住眼睛的照片和视频,然后发给家人。然后强迫受害者搬到某个未知的地点,比如酒店,同时切断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为了掩盖阴谋,骗子还会声称这项调查十分敏感,不得对家人透露或是报警。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
新州刑事侦查总监总警司贝内特(Darren Bennett)在一份声明中说,虚拟绑架“在过去十年中被跨国组织犯罪团伙发展壮大,旨在利用人们对当局的信任”。他表示,“虽然这些电话似乎是随机拨打的,但骗子似乎针对的是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弱势成员。”
蔡女士说,受害者通常是刚刚来澳的留学生,当中很多都是高中生。“骗子每年都耍相同的老把戏,但受害者却层出不穷。……他们习惯了在家里被照顾,但现在必须独立生活,可他们没有能力去识破骗局。所以他们才是最常见的目标。”蔡女士说,她通过与受害者及其父母的交谈了解到,事发前,亲子双方往往缺乏沟通。
墨尔本华裔临床心理学家吴女士(音译,Queenie Wu)赞同蔡女士的观察。她说,那些与孩子关系密切或经常联系的父母,在看到孩子的照片或与骗子接触时,通常都能看出破绽。“因为相距遥远,孩子跟国内的家长不亲,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向朋友而非父母求助,但可能因此陷入盲目。”她说,“另一点是,一些留学生背负着家人的高期望,很怕在这里做错事,影响学业……所以他们会非常担心和焦虑。而骗子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如果中了阴谋,受害者可以做些什么?
吴女士说,除了经济损失,虚拟绑架等经历可能会给受害者造成长期的创伤,包括难以信任他人。“他们会感到丢脸和尴尬,会因为连累家人而内疚,”她说,“另外,他们的个人隐私也遭到了侵犯,因为骗子掌握了他们的很多个人情况。”
警方表示,任何人如果接到涉及以暴力威胁索要钱财的电话,都应该立刻挂断电话,向官方部门核实说法,并向警方报案。警方鼓励认为自己被骗了的民众通过ReportCyber网站提交初步报告。该网站将收集详细情况,并送交警方作进一步评估。任何人如果认为自己有危险,需要警方立即协助,建议拨打000报警。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