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渝清和友人将一份凝聚着感激之情的万字记录及感谢信送到昆明市外办,将一直放在心里的“谢谢”当面传达给外事工作人员,并讲述了漫漫回国路背后的暖心故事。
2019年底,昆明人张渝清和5位朋友结伴而行,开启了原计划半年的南美之旅,没想到却在今年年初因疫情原因旅行中断,他们被困在阿根廷长达2个月。在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昆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在今年5月安全回家。时隔半年多,张渝清和友人回想起这趟特殊的旅程,眼里依然闪着光。“这一切,都要感谢我们伟大、强盛的祖国。中国护照,它能在任何地方带你回家!”
亲口说一声“谢谢”
在昆明市外办的一间会议室内,张渝清和友人见到了市外办的几位工作人员。在此之前他们是网友,整个回国历程的对接让他们已经熟悉对方的声音,却不知道对方真实的样子。然而首次见面就像认识很久的朋友一样,一起分享旅行的趣闻、被困阿根廷的焦虑以及通过大使馆联系上市外办时的激动。更重要的是,6位老人终于了了一个心结——亲口对外事工作人员说一声“谢谢”。
受疫情影响,当时一直很顺利的南美之旅戛然而止,张渝清和友人被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度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恐慌中,他们做出了被张渝清称为“南美行”中最重要的决定——拨通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的电话。
一行6人随即打车赶到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所在地,见到了此前通电话的马先生。马先生嘱咐道:“叔叔、阿姨,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要待在居住地直至离开!”临走时,马先生将自己购买的免洗洗手液和口罩分发给6位老人,而这些紧缺的物资,本来是他工作中备用的。
安顿下来后,6人心里却舒了一口气。当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当他们在舒适的房间休息时,大使馆工作人员依然在为他们奔忙着,第一时间向外交部汇报了几位老人的情况,外交部又将电话打到云南省,最终又落实到昆明市。
当时,市外办工作人员们正身处抗疫一线,作为“外防输入”的牵头部门,他们24小时驻守在长水机场。“昆明市民滞留在了国外,而且是老年人,我们很担心,立即着手处理这个事情。”昆明市外办迅速进行了核实,随后与几位老人的家人取得联系,告知家人几位老人目前非常安全、不用担心,并把几位老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联系电话告知家人。很快,几位老人都接到了家人和市外办的电话,老人们焦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
今年5月安全回家
在阿根廷滞留了2个多月后,转机终于来临。原来,疫情发生后,阿根廷政府下令停飞所有商业国际航班,但批准其国营航空公司临时开通直飞中国的运输物资航班,这一航班也很快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正是借助这道“空中桥梁”,张渝清和友人才能安全回家。
其间,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与多方联系,经过数十天的等待和交涉,才在4月28日这天接到好消息——他们可以回国了。
5月6日傍晚,张渝清一行踏上了前往机场的路,并与其他89名滞留阿根廷的中国人一同乘坐飞机从大西洋西岸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起飞。经过30多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安全着陆上海浦东机场。下了飞机后,他们从专门通道走出,并接受核酸检测和隔离。路上碰到的工作人员虽全副武装,但仍透过面罩大声对他们说:“欢迎回家!”想到这一幕,张渝清与友人们脸上满是掩盖不住的感动:“中国护照,真的能在任何地方带你回家!”
幸运的是,经过核酸检测,飞机上95人全部为阴性,14天后的第2次检测也是阴性。他们欢呼起来:“我们都很高兴,没有给祖国增加负担!”
一封感谢信在全国传递
平安到达上海的第2天,滞留期间建立的微信群即将解散,这个消息让同机的95人感到不舍。大家提议,将“滞留群”改为“纪念群”,将承载着这段难忘经历的记忆一直保存着。后来,有群友建议给大使馆写一封感谢信,所有人签名。这一提议得到所有人的赞同。
群友们分散在不同的城市,签名怎么完成?“就让它像奥运火炬一样,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传递吧!”就这样,北京、上海、西安……这封信在6月初到达昆明,张渝清等6人相聚在一起,郑重地在末尾写上自己的名字,又将信寄往下一个城市。直到8月17日,这场马拉松式的签名活动才结束。
“这一次我们深深感受到有一个强大祖国作为后盾的力量,我们所有人感谢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感谢所有我们并不知道姓名,但一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也感谢我们强大的祖国……”这封凝聚着95名中国人真挚情谊的感谢信,将在全球疫情结束后再次启程,飞往大洋彼岸的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
记者董宇虹报道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