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7日电 (刘文文)上半年,中国官方一系列稳就业政策落实落地,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基本盘总体稳定。2022年已过半,下半年中国就业潜力如何继续挖掘,就业形势能否继续恢复?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7%。考虑到今年以来全国疫情散发多发,经济活力受到抑制,这份年中就业“成绩单”实属不易。
回顾上半年就业情况,今年1至2月份,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入3月份后,受新一轮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就业面临较大压力。5、6月份,就业形势出现好转。
一方面,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逐渐得到控制。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说,在常态化核酸检测护航下,复工复产复商,二产、三产用工需求修复明显。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官方持续发力稳就业。如优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支持劳动者技能提升。随着一系列政策稳步推进,效果逐步显现,扭转了前期严峻的就业局势。
尽管如此,仍应看到,当前企业用工需求偏弱,总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7%,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失业率均值为6.0%,高于全国城镇整体水平。
在此背景下,下半年应如何进一步挖掘就业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指出,市场主体是当下最需要纾困和帮扶的对象。历史与现实数据一再表明,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的顶梁柱,只有通过稳住市场主体来稳住就业,才能尽快让当前相对偏高的失业率,特别是年轻人的失业率降下来,也才能稳住经济大盘,确保经济运行回归合理区间。
国信证券研究团队指出,挖掘就业潜力需发挥灵活就业“蓄水池”作用。灵活用工赛道在人力资源行业中扮演的“中介”角色,能够帮助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有序衔接。于用工企业而言,灵活用工成本更低,在疫情反复扰动的背景下,基于优化企业成本的打算,企业用工偏好也会向零工倾斜。于求职者而言,灵活用工能够解决人才短周期就业问题。未来就业“蓄水池”的作用有望持续显现。
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次,随着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青年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当前农民工群体就业形势虽有好转,仍需进一步稳固。
对此,中国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认为,针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应加大就业帮扶和就业服务力度,积极推进农民工以工代赈,全力推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为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尽最大努力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完)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