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8日电 题:记者手记:在闭环中感受冬奥“暖意”
中新社记者 邢翀
上周北京刚下过一场大雪,从家中前往闭环酒店,发现一路上还有不少地方依然留存着积雪。
雪,是冬季最鲜明的节气要素,一场冰雪的盛宴即将在这里开启。
得知记者参加冬奥会的报道,出租车司机开启“畅聊模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北京师傅对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娓娓道来,甚至还分析起中国短道速滑队的竞争对手和夺金形势。“三亿人参与冰雪嘛,咱也都得了解起来!”
冬奥丰富了国人的运动理念,国人也在改变冬奥运动的未来版图。截至去年10月,中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就已达3.46亿人,提前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他们不仅仅是三亿分之一,更是这场冬奥会不可或缺的组成。
抵达闭环酒店亚运村宾馆,司机师傅特意叮嘱“一切顺利”。进入酒店前,入住人员需要提供96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报告,以及疫苗接种和健康宝等信息。经过防疫环节检验,很快抵达房间。
在严格防疫之下,一切都在高效运行。难怪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前总监、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部高级专家安东尼·埃德加会说,从“环外”到“环内”太轻松了,只是换了一个酒店而已,一切都非常顺利。
闭环中,记者也能感受到如家的温暖。比如酒店就设有核酸检测点,从早6点到深夜,记者均可进行核酸检测;洗衣房“一客一消毒”;健身房采取分时段预约制;餐厅设有间隔和挡板,还可以送餐到房间。
除了住宿酒店,主媒体中心是记者赛时另一个“家”,这个“家”还相当敞亮——与中新社记者同时进门的一名外国记者,看到由国家会议中心变身而来的主媒体中心后惊呼:“Brilliant(太棒了)!”
这里犹如一个梦幻的冰雪世界——在雪花等冬季元素的“拥簇”下,巨型吉祥物造型冰墩墩、雪容融仿佛在空中悬浮,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朋友。
媒体包向来是记者期待的奥运会“好物”,有外国记者甚至背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媒体包再来北京。谈起这个14岁“高龄”依然完好无损的背包,他说:“北京的媒体包是最棒的!”
打开北京冬奥会的媒体包,又一种暖意“扑面而来”。不仅有方便记者工作的网线、数据线、便签本,还有帮助记者御寒的护具、保温杯,更让人惊喜的是,还有窗花、福字、中国结等春节节庆物件。
据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冬奥会与北京奥运会的媒体包在设计上有相似之处,最贴心的是外层有一个网兜,记者可以放置羽绒衣、大衣等,方便出行。
中方记者称之为如“拆幸运盲盒”的连连惊喜,一名挪威记者则说,这是中国给世界媒体朋友的一份非常贴心的“欢迎礼”。
除此之外,智慧餐厅体验“天降美食”,睡眠胶囊方便“安全入眠”,从主媒体中心的很多细节,记者都可以感受到浓浓暖意。
虽是寒冬时节,闭环中依然温暖。一名志愿者说,他们最早一批月初就上岗了,随着媒体记者陆续抵达,工作也变得更加忙碌,但能够为记者解决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会觉得非常值得。
其实,无论是出租车司机,酒店管理人员还是主媒体中心志愿者抑或是媒体记者,他们都是这场冬奥会不可或缺的组成。
当奥林匹克与中国再相遇,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体现着温暖,也希望为处于寒冬之中、疫情之下的世界,送去一份暖意。(完)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