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阿根廷

“外交青年应有的模样”--与中国青年外交官的对话

微信图片_20210504113821

“成为外交官是我多年的梦想”“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努力工作、热爱生活,这才是外交青年应有的模样”……

五四青年节之际,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来自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及中国驻苏丹、俄罗斯、阿根廷大使馆的四名青年外交官,听他们讲述奋斗的青春故事。

1

最“接地气”的外交工作之一

“我的工作是最‘接地气’的外交工作之一,与老百姓关系最为密切。”谈起自己的工作,梅皓的眼里满是自豪。

梅皓目前就职于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主要承担领事保护和协助工作,维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与正当权益。突如其来的疫情令他更加忙碌,但也使他对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

“疫情期间我们做了很多史无前例的工作。”梅皓说,以协助海外确有困难中国公民回国为例,临时航班最集中的一段时间,自己和同事们要在短时间内规划上百架航班的入境点。

同胞们登机前、飞行中的防疫问题,各入境城市的防疫保障能力,同胞在国外各个起飞城市的分布情况,航班数量均衡情况……这些都是梅皓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为此,他曾用铅笔画十几张草图,对应标出各种因素,涂涂改改好几个小时。“最后一算发现航班总数差了一班,当时有种功亏一篑的感觉,只好全部推倒重来。”梅皓笑着说,而这还只是初步方案而已。

“春苗行动”是梅皓和同事们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由于各国的法律政策千差万别,很难有统一的疫苗接种方案,协助海外同胞接种疫苗不是易事。

微信图片_20210504113007

手绘漫画和现场图拼版图片(图片资料由受访者提供)。

“虽然辛苦,但看到在苏丹接种国产疫苗的同胞手绘的接种现场漫画图,我发自内心地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他说。

据梅皓介绍,去年疫情以来,为了做好对海外同胞的协助帮扶,很多快离任、快休假的外交官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驻世界各地的中国外交官用行动告诉海外同胞:外交为民,一个也不能少;疫情不退,外交官也不会退。

2

“我在‘世界火炉’修过发电机”

3月26日,中国援助苏丹新冠疫苗运抵苏丹首都喀土穆,双方在机场举行了交接仪式。这场交接仪式会务工作的负责人,是一名26岁的武汉小伙儿——中国驻苏丹大使馆青年外交官甘俊晨。

微信图片_20210504113017

2020年6月11日,甘俊晨赴喀土穆国际机场协调189名中国滞留在苏人员乘临时航班回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是甘俊晨常驻苏丹的第三个年头。在这个有“世界火炉”之称的地方,甘俊晨看到过街边孩子习惯性伸出乞讨的手,也听到过示威枪声和游行人群的呐喊声;修过发电机和使馆大门,也参与过营救被困中国公民的行动……这些难得的经历令他感触颇多。

“外交工作看得到的是国家间交往的多姿多彩,看不到的是背后的折冲樽俎,光鲜亮丽是面子,致知力行是里子。”他说。

去年6月,为保证对滞留在苏中国公民的接返工作顺利进行,甘俊晨两天内逐一给500多人打电话核对身份信息,了解他们的回国意愿,到最后一通电话时已几近失声。

“虽然辛苦,但我在参与各种复杂案件处置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国外交的磅礴力量,也为自己能在其中尽绵薄之力感到由衷自豪和骄傲。”甘俊晨说。

活泼开朗的他还是使馆俱乐部的骨干力量,负责筹办月度生日会、监督馆员运动打卡等。借策划厨艺沙龙的契机,自称“厨艺小白”的甘俊晨还学做了几道小菜。

“在苏丹的日子给我的外交生涯扣好了第一颗扣子,钉好了第一颗钉子。”甘俊晨说,忙碌但充实,这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3

“我在俄罗斯展示真实的中国”

微信图片_20210504113024

2019年8月27日晚,在俄罗斯喀山,中国队的支持者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式上挥舞国旗。(新华社记者 鲁金博 摄)

曾作为工作人员站在场边亲历这一切的中国驻俄罗斯使馆青年外交官倪望舒回忆说:“热血沸腾,那一刻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难以言表。”

“我本来只是期待一片绿叶,它却带给我整个春天。”正如这句话若春风拂面,倪望舒给人的印象也清新、自然。

今年27岁的倪望舒现工作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政新处新闻组,负责使馆的新闻发布工作。

在疫情暴发之初,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会后,《俄罗斯报》发表文章《患难与共:俄罗斯人民全力支持中国战胜疫情》,并整版刊发海报为武汉加油。

“虽然当时工作压力很大,但我和同事都感到特别欣慰,因为我们在激浊扬清、展示真相。”倪望舒说。

工作快三年,这位“职场小白”遇到的挑战不少,但心潮澎湃的时刻也很多。

2019年10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组织俄罗斯主流媒体和专家学者代表团访华,十天内访问中国四省七市,进行30余场活动,倪望舒全程负责协调和对接。

“访问结束后的某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俄罗斯第一频道电视台正在播放此次活动的相关节目,讲述俄罗斯人眼中的真实中国,主持人和嘉宾对中国赞不绝口。那一刻,我由衷地感到满足和不虚此行。”她说。

当最初的新鲜感褪去,倪望舒仍对这一职业充满激情。“每个工作日清晨醒来,想到要去上班,我都从心底里感到很愉悦,下班离开时也觉得充实快乐。”她说,能从事自己梦想的工作,哪怕是非常微小琐碎的事情都充满意义。

4

“收到感谢信的瞬间我百感交集”

“这一次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有一个强大祖国作为后盾的力量,我们所有人由衷地感谢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

微信图片_20210504113032

2021

05·04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微信图片_20210504113036

这封联名感谢信由因疫情滞留阿根廷的中国游客和临时商务人员回国后寄出,流转了大半个中国,又跨越太平洋,最终落脚在阿根廷,这个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之一。

收信人之一叫马超,是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领事侨务工作。

微信图片_20210504112948

  马超介绍,去年3月,阿根廷暴发疫情,近百位中国游客和临时商务人员滞留在阿,面临着语言不通、资金匮竭等诸多难题,部分人员身患基础疾病,随身携带药品即将用完,“这些人员都急需回国,但当时阿根廷没有开通到中国的直航,情况紧急。”

“得知阿根廷开通了到中国购买防疫物资的专机后,使馆第一时间跟阿政府、阿航沟通,和他们协商货机改客机,最终成功搭载95名中国游客和临时商务人员回国。”马超说,这些人回国后,通过接力签字的方式将信流转国内多个省份,最后寄到阿根廷。

“当我看到这封信的那一刻,百感交集,觉得之前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他说。

帮助海外同胞与亲人团聚是马超的工作之一,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却承受长期漂泊海外、骨肉分离的痛苦。

“我儿子已经1岁多了,我还没亲手抱过他,所以我对同胞们想要和家人团聚的急切心情感同身受,也希望尽可能多帮他们一些。”

从事外交工作10余年,遇到的棘手问题不少,但马超说自己初心不改,理想未变,“我们每个人都是‘螺丝钉’,虽然平凡,却在为祖国的外交事业不断收获成绩贡献力量”。

图文来源新华社
排版编辑转发自“外交官说事儿”




图片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04

___________

2021/05

“外交青年应有的模样”--与中国青年外交官的对话

“成为外交官是我多年的梦想”“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努力工作、热爱生活,这才是外交青年应有的模样”……五四青年节之际,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来自外交部领事保护...

[ 微信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码查看分享内容 ]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751000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