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长达11天的罕见“跨年霾”,到3月中国大范围的严重沙尘污染,今年以来,细颗粒物(PM2.5)等主要污染物指标有所增加。面对气象条件相对不利和污染排放明显增加的双重压力,今年中国如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成效最显著的十年
2013年,中国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中共中央坚决向污染宣战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针对突出环境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首个行动计划。2018年,中国颁布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进行全面部署。
2022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6.5%,超过时序进度0.9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率首次下降到1%以内;全国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29微克,首次降低到每立方米30微克以内。
2013年至2022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十年间,全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下降57%,中国也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解析近年治理形势
近几年,虽然各地持续开展污染治理,但臭氧(O3)两项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排放仍处高位,为千万吨级水平。2022年岁末至2023年年初,中国冀鲁豫晋陕5省出现了一次长达11天的重污染天气过程,4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20个城市出现严重污染,为近年来罕见。
今年以来,中国面临着气象条件相对不利和污染排放明显增加的双重压力,空气质量改善形势较为严峻。监测显示,截至3月20日,2023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6.7%,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同比上升23.9%,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大气环境质量呈现持续改善态势,部分地方出现盲目乐观情绪,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中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说,尤其是在稳经济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定力不够,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政治自觉不够强,监管执法不够有力,甚至有的地方党委政府要求执法部门对企业进行零处罚。
如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中国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依然存在。”刘炳江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对于如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刘炳江表示,要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减排。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稳妥推进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清零。加强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成品油全链条监管。
同时,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执法。以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为导向,加强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和差异化管控,进一步提升PM2.5和O3污染预测预报能力水平。
进入“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上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刘炳江透露,生态环境部正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全面推进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各项任务措施落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