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中国

(八闽千姿)闽南小山村的蜕变:“赊寨”变景区 村民变股东

  中新社漳州12月4日电 题:闽南小山村的蜕变:“赊寨”变景区 村民变股东

  作者 叶秋云

  色彩斑斓的“瓢虫屋”民宿、畲族民风墙绘……这些景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东北部的官畲村,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昔日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的小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胜地。

12月3日,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官畲村内,色彩斑斓的“瓢虫屋”民宿“挂”在高高的山坡上,成为游客来此住宿的首选。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官畲村,是掩藏在华安县大山深处的一个有着350多年历史的畲族聚集地,也是闽南地区为数不多的仍保留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村落。

  “从前,官畲村是华安县最穷的村。”华安县新圩镇党委书记郑大勇说,由于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官畲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水稻等传统作物,“穷得叮当响,到山下去买大件物品、供小孩读书都要赊账,因此被戏称为‘赊寨’。”

12月3日,华安县高山族舞蹈队在福建省漳州市官畲村表演传统舞蹈。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自2003年开始,官畲村便响应华安县委、县政府“兴茶富民”发展战略的号召,家家户户开荒种茶。郑大勇笑称,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官畲茶叶质优价高,这片“金叶子”让官畲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官畲村种植茶叶1658亩,村民仅茶叶收入每年人均可达1.5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

  赚了钱,官畲村村民们纷纷盖起新房。2018年,官畲村与漳州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先后投入8000万元打造漳州官畲景区。

  郑大勇表示,自此,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东,民居变民宿,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2023年,官畲景区经营收入680万元,门票收入118.5万元,年接待游客量达8.2万人次。

  “阿哥阿哥,火一样的情;阿妹阿妹,火一样的爱……”随着音乐声响起,华安县高山族舞蹈队演员身着高山族服饰,与游客挽手合围、顿足踏歌,跳起了高山族舞蹈《竹竿舞》。

  而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表演了刚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技巧类“一等奖”的高山族舞蹈《福满高山陀螺飞》。

  为何在畲族村表演高山族舞蹈?华安县文化宫副馆长、县高山族舞蹈队编导张金梅表示,华安县是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之一,高山族舞蹈在此绵延不绝。高山族舞蹈队更是活跃在土楼、官畲景区等华安的各个景区里。

12月3日,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官畲村内,色彩斑斓的畲族民风墙绘成为村中一景。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她认为,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在一起,让世界文化遗产“牵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扩大高山族舞蹈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如今在官畲村,畲家民歌传唱不绝,自编自导的七彩凤舞、竹竿舞、冼足娘、婚俗表演等特色舞蹈轮番上演。官畲村的蜕变,也引得在外务工的青年纷纷返乡就业、创业。

  导游雷彩凤是官畲村人,她提起家乡的变化滔滔不绝:“我很喜欢跟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也希望家乡的故事能让更多人知道。”(完)


转载本网稿件,原则上需要书面授权,不得篡改稿件主题。本网随时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

本网所载内容或图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06

___________

2024/12

(八闽千姿)闽南小山村的蜕变:“赊寨”变景区 村民变

  中新社漳州12月4日电 题:闽南小山村的蜕变:“赊寨”变景区 村民变股东  作者 叶秋云  色彩斑斓的“瓢虫屋”民宿、畲族民风墙绘……这些景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新圩...

[ 微信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码查看分享内容 ]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751000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